(1)施工順序及方法
基層處理→操標高、模板上彈水平控制線→混凝土攪拌→鋪設混凝土→振搗→找平→養護。
(2)基層處理
基槽驗收合格后,用經緯儀把基礎軸線引測到基坑內,并釘上小木樁,標出軸線位置和標高。基坑四周安模板并彈上墨線,模板采用鋼模板或木板。混凝土攪拌根據配合比核對后臺原材料,檢查磅秤的精確性,做好攪拌前的一切準備工作。應嚴格控制用水量,攪拌要均勻,攪拌時間不少于90s。按規范要求制作試塊。
(3)鋪設混凝土
混凝土墊層厚度不應小于100mm。為控制墊層的平整度,利用事先做好的混凝土筋柱用長尺方或滾筒輾平。大面積墊層利用做好的筋柱分倉進行澆筑。鋪設混凝土前先在基層上灑水濕潤,然后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鋪設。
(4)振搗
用泵送混凝土人工鋪設,厚度略高于筋柱和標準線,隨即用平板振搗器振搗。厚度超過20cm時,應采用插入式振搗器,其移動距離不大于作用半徑的1.5倍,確保混凝土密實。
(5)找平
混凝土振搗密實后,以模板上水平標高線和筋柱為準檢查平整度,高的鏟掉,凹處補平。用水平木刮杠刮平,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。
(6)養護
已澆筑完的混土墊層,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養護。
注意事項及質量問題
(1)墊層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為C15,厚度100mm,超深部分也用C15混凝土填平,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。墊層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混凝土攪拌車,采用混凝土布料車泵送到澆灌地點澆灌,塔吊配合。(2)澆筑前基槽要經過隱蔽驗收。對布料機和塔吊到不了的地方采用人力手推車運輸澆灌,運輸混凝土的手推車要在通道處鋪設木板,避免影響土層。(3)墊層混凝土振搗采用平板振動器,每個部位逐一振搗。之后由人工用平鍬及木抹子搓平。墊層找平必須根據抄平點拉線進行,拉線長度不得超過6m。(4)柱下獨立基礎部分墊層的施工可分兩步進行,先將基底和防水板墊層施工完,再進行彈線控制,然后進行坡度處的混凝土施工,采用定制坡度尺檢查控制。(5)在墊層灌注前須根據各部位的設計標高進行專門的技術交底,開挖現場設專門控制標高及高差部位的挖土控制線,挖土時指派專人指揮。(6)墊層混凝土在終凝之前,可進行表面二次壓光,為下步防水施工創造條件。應避免由于漏振和振搗不密實,或配合比不準及操作不當而造成的不密實。(7)鋪混凝土時必須根據所拉水平線掌握混凝土的鋪設厚度,振搗后再次拉水平線檢查平整度,去高填平后,用木刮杠以水平柱筋為標準進行刮平。
(1)施工順序
清理、修補找平層→細部構造、防水節點復雜部位增強處理→彈基準線→鋪貼卷材→卷材搭接邊粘結和嵌縫密封處理→卷材未端收頭處理→質量檢查、隱蔽驗收→保護層施工。
(2)清理、修補找平層
卷材粘貼基層應平整壓光,陰陽角采用直角。基層砂眼應封閉,含水率不能大于40%。
(3)細部構造及節點處理
大面積鋪貼卷材前,應對陰陽角部位附加一層卷材,附加卷材及粘結劑均同大面積鋪貼卷材一致。
(4)彈基準線
鋪貼卷材前,應彈出卷材鋪貼位置基準線,以保證卷材搭接寬度和卷材鋪貼順直。
(5)鋪貼卷材
粘結劑的配制時,先將水和801膠混合,然后再投入水泥攪拌均勻即可,水泥采用425#普通硅酸鹽水泥。
質量檢查及注意事項
(1)防水層施工完畢,應邀請有關單位進行質量檢查驗收,合格后方可進行保護層施工。
(3)施工溫度應掌握在5~30℃之間,防水層凝固時間應不少于48h,在此期間不得上人踩踏。
1、測量放線
導墻為地墻施工提供導向作用,因此,導墻的準確定位及精確測出導墻頂標高是地墻施工的首要前提。平面定位采用全站儀按極坐標的方法放出各個轉角點,并將角點向兩側引出至放坡開挖線,在開挖線處彈出灰線。混凝土澆注前,應重新驗收模板的中心線位置。
2、溝槽開挖
導墻溝槽開挖深度為1.80m,下口開挖寬度為3.35m。采用液壓挖機進行放坡開挖,溝槽在土體開挖過程中和坡面敞露期間應防止塌方。由于溝槽上口距離鉆孔樁泥漿池僅為0.5m,開挖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內側泥漿池,必要時可抽干池內泥漿,以減輕池壁的側向壓力。
3、導墻制作
導墻是對成槽設備進行導向的重要措施,其完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地下連續墻的軸線和標高。導墻分三節制作,節點設在導墻腹板上下兩端拐角處,第一節為下部翼緣,第二節為腹板和加強肋,第三節為上部翼緣。
(1)嚴格按設計圖紙和經審定的施工方案和規定的標高施工,不隨意更改施工方案。在開挖時,應注意保護測量定位控制樁、軸線樁、水準基樁,防止被挖土和運土機械設備碰撞破壞,挖土前先行復核。
(2)在每層土方開挖時,須按支撐的布置形式和土方開挖的速度,將基坑合理分塊,事先計算好各施工塊的土方量及出土需要時間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時間要求控制進程。(3)開挖前,由技術負責人召集施工人員及挖機操作人員進行技術、質量、安全要求的交底,挖土施工中,安排專人現場巡視,接收信息,指導施工。(4)挖土前須保證已完成的支撐混凝土強度達到80%設計強度以上。開挖前降水必須達到開挖要求,開挖過程中基坑內設置排水溝及集水井。土方開挖時,挖土機械不得碰撞支撐桿件和塔吊支撐立柱。深基坑開挖的支護結構,在開挖全過程中要做好保護工作。(5)挖土流程、順序和方式應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設計進行,不得超挖,基坑周邊留土不小于10m,開挖面的高差應控制在3m以內,在開挖過程中,隨時檢查邊坡的狀態;立柱周邊須對稱掏空,以防立柱受力不均勻。
1、鋼筋工程
(1)主筋連接采用機械連接,接頭在同一斷面處數量不超過50%,并錯開40d。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小于40d。鋼筋接頭留置在受力較小處,或進支座,或在1/3跨處。(2)鋼筋遇鋼立柱時,應盡量穿過去,這就要求支撐立柱施工時盡量保證立面與支撐平齊;如鋼筋與支撐立柱綴板相碰時,可割除綴板,但割除前應先焊接補強綴板;如實在無法穿過,則同設計協商加以解決。
2、混凝土澆筑
(1)澆筑混凝土根據開挖順序分塊澆搗,每次澆搗擬布置1~2臺汽車泵在道路及棧橋上接軟管進行澆搗。(2)澆筑混凝土時,增加二組同條件試塊,進行強度試驗,在試驗結果顯示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0%后,方可進行下一工況土方開挖。
轉載自穩健基礎